首页 > 路线交通 > 知识 > 国内旅游过度现象有哪些,旅游现象是什么

国内旅游过度现象有哪些,旅游现象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7-22 14:55:07 编辑:国内旅游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旅游现象是什么

生活很累很单调,换个环境放松一下。
旅游活动,旅游业,旅游者

旅游现象是什么

2,内地旅游景点中哪些是重复旅游最多的

每个旅游景区都有很多游客吧,我知道九寨沟人特别多,有一年国庆都挤满了,要去九寨沟可以到白鹿游去看一下
任务占坑

内地旅游景点中哪些是重复旅游最多的

3,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再规范一下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旅游的过度开发、容易导致植被破坏、自然生态破坏、不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使传统文化商业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严重冲击(云南丽江开发与东巴文化冲突就是典型) 对经济环境的影响:旅游业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带来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但过度依赖旅游业不利于农业和工业等基础产业的发展。且旅游环境本身易受到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波动 记得选我满意啊
1.从经度角度看,影响旅游业的部分因素无法控制,过度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从环境角度看,不合理规划,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使其恶化。 3.从社会效益看,不合理发展旅游业,会冲积当地传统文化,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等。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4,我国旅游产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1、旅游业也存在“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问题,是一个对化石燃料等能源有着高依赖度的产业。2、盲目开发、过度开发造成生态失衡、环境磁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3、旅游地文化受到威胁。旅游业的过度发展也会对旅游地传统文化带来威胁和冲击,如传统习俗的商业化使之歪曲和不可持续。4、旅游垃圾泛滥,危害大。旅游垃圾主要来源于旅游者、旅游服务企业、生物新陈代谢、建设项目、办公等方面。5、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使得地方官员往往只局限于短期行为和短期利益。6、政府监管缺乏力度,社会监督机制尚不完善。7、环境补偿机制急需健全。目前,我国尚未真正形成涵盖全国的地区间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致于生态脆弱或资源丰度高的地区的利益长期散失。8、目前,我国绿色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绿色化发展的意识尚不浓厚,虽然绿色经济、绿色旅游、绿色消费等新名词、新概念或新理念的提出已有一定的时间。

5,如何面对过度旅游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12日电1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2018年《旅游绿皮书》面世。在当日举行的2017-2018《旅游绿皮书》发布暨研讨会上,该书主编宋瑞就“世界旅游怎么样”的问题表示,全球旅游旅游呈持续全面增长态势。根据其课题组分析,2017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包括国内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人次)增速是6.8%;全球旅游的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加上国际旅游收入)增速是4.3%。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旅游绿皮书》主编宋瑞发表演讲中国网孙宇“都好于去年,而且增长是全面性的,不是局部地区的,甚至包括中东、非洲这样的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在旅游领域也是正增长的,所以全球旅游呈现一种繁荣的景象,这种繁荣给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很重要的支撑。”宋瑞说道。不过,在宋瑞看来,这种繁荣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她指出,2017年是世界旅游组织包括联合国命名的“全球旅游发展年”,但欧洲出现的“过度旅游”却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什么叫过度旅游?就是大量的游客涌入,给当地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5636130的生活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使得当地居民反游客行为。示威、游行,在欧洲的很多城市都蔓延,甚至引起了世界旅游组织在召开会议的时候,也把“过度旅游”作为一个主题来严肃对待,慎重考虑。”宋瑞指出,比如旅游发展在繁荣的同时,我们怎么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主客之间的共生共存,是当前世界旅游发展的挑战之一。(中新经纬APP)

6,旅游饱和和超载

控制游客流量,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提高价格,不过同时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还有就是定时的制定休眠地区,使那些由于游客过多造成损害的地点恢复过来。。
一、景区旅游超载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1.城乡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加和长假制度的实行,为大量居民潜在出游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是现实旅游需求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一般而言,可自由支配收入越高,旅游支付能力越强。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增长,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外出旅游成为他们最主要选择,直接引起国内旅游人次总数的快速增长。2006年国内旅游总人次数已达13.94亿人次,实现了全国人均出游1次的目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另外,闲暇时间的长短也影响着旅游需求的集中程度。自1999年国庆节我国开始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至今已有25个黄金周,长假期间,居民获得了较长的空闲时间,旅游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人们争相奔赴著名的旅游景区,导致一些著名景区超载现象严重。 2.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导致我国景区数量增长空间有限,客观上造成旅游供给不足。一方面,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历史文化遗产、风景名胜,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难以相互替代,使旅游需求产生了明显的指向性,好地方大家都要去。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在对景区规划时,景区的未来接待规模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景区的客流管理设计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景区一旦建成,其供给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大的突破。这两方面原因共同制约着景区旅游供给能力的提高,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旅游超载现象的出现。 3.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存在短期效应,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轻视规划保护,长期忽视旅游超载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景区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资源,它能够为投资者创造经济价值,因此,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并带动周边居民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往往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略了对景区内旅游资源的保护,即使景区景点经常处于旅游超载的状态,也难以主动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和改善旅游超载。 4.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尚未得到广泛重视,导致景区管理不力,规划不合理。有些景区的经营管理者,出于经营业绩的需要,紧盯着大量游客所带来的门票及附加收入,一味强调吸引更多的客源,追求市场占有率,不进行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开发,而是对旅游资源和景区设施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忽视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导致景区长期处于超载状态,生态环境和接待设施破坏严重。 二、景区旅游超载问题的应对措施 1.做好景区科学规划,提高接待游客的最大容量。景区要通过认真的调研和考察,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规划,合理设置景区内的游客路线和各个功能区,提高容纳游客的最佳数量,游客多的时候能够保证安全有序。 2.加强景区的管理与服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高峰时期客流量。可以通过实行门票预售或分时进入的措施,合理控制景区景点内游客数量。一是以景区的最佳接待量为主要依据,提前预售每日门票,有效控制游客数量;二是采用分时进入制度,一旦在某一时刻景区内游客数达到最佳接待量,即选择停售门票的措施,直到有游客离开景区,再允许新的游客进入,这样可以使景区的游客量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分时进入措施有可能造成未进入景区游客的不满,需要事先做出公示说明,制定周密而详尽的计划。 3.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调节游客的旅游需求,指导游客合理选择出游目的地。一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向游客发布景区的交通、住宿、气候和接待容量等信息,预测未来可能的游客接待量,从而为潜在的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提供参考。比如,每个黄金周,有关部门和旅游企业通过各种媒体向人们发布各大景区以及旅游城市的旅游相关信息,为旅游者选择合适的出游地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分流客源。二是利用景区门票价格等杠杆,调节和控制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如实行景区门票淡旺季价格,旺季时提高门票价格,增加游客的出游支出,影响游客对出游目的地的选择,起到分流客源的作用。三是加强对游客的旅游知识宣传和培训,引导旅游需求合理化,让人们理性出游,避免盲目扎堆儿。 4.加强政府指导和制度建设,严格限制旅游超载现象。许多景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无视旅游超载所造成弊端,如果仅仅寄希望于景区经营者自身的觉悟,难以限制旅游超载现象的产生。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指导,研究制定旅游超载的管理和惩罚制度,进而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游客安全,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提高旅游产业素质。
文章TAG:国内国内旅游旅游过度国内旅游过度现象有哪些

最近更新

路线交通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