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民航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成立民航局,受空军指导。11月9日,中国航空中央公司总经理刘静怡·陈卓林率两公司在港员工光荣起义,率领12架飞机返回京津,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0。1950年新中国民航成立时,小型飞机只有30多架,年客运量只有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只有157万吨/公里。
4、中国航空航天方面的发展趋势民用发展空间很大,大飞机!是航空。发展趋势是自主研发,但近期主要趋势是航空发动机和重型直升机技术,航天领域可能继续走神舟系列。趋势一:市场增长领先全球,公务机数量有望在四年内翻番。研究表明,公务机市场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公务机的市场反应滞后于经济衰退/增长期约14个月。2007年的经济危机对全球公务机市场造成了沉重打击,表现在2009年全球公务机交付量大幅下降,从2008年的1313架下降到870架。
5、SWOT分析法分析中国民营航空业SWOT主要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法在某种意义上属于企业内部分析法,即根据企业自身既定的内部条件进行分析。SWOT分析有其基础。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该是企业能做什么,也就是组织的优势和劣势,能做什么,也就是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的有机结合。著名的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了竞争理论,从行业的角度对一个企业可能存在的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解释结构,而基于能力的管理学家则利用价值链解构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重点分析了公司的资源和能力。
6、 民航业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航空运输以其安全、快捷、通达、舒适的独特优势,不仅确立了其独立的产业地位,而且成为国家战略性主导产业。我从五个方面总结民航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第一,民航是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形式和主导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驱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航空运输不再仅仅是一种运输方式,更是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最佳通道。
统计表明民航投入与国民经济回报的关系约为18。特别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突破了单一的运输功能,通过与各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强大动力和辐射力的临空经济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第二,民航是推动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粘合剂。中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贫困老区。交通不便往往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发民航成为了较好的选择。
7、我国航空业发展的环境和特点?机场行业属于典型的弱周期行业:我国1990年以来的数据显示,航空周转量与GDP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弹性系数为1.6-1.8。因此,认为机场行业属于非周期性行业是有失偏颇的。从历史数据来看,机场多年来一直在增长,但其波动幅度略大于GPD,所以我们认为属于典型的弱周期行业。数据不容乐观,行业增速明显放缓:2008年4月,五大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3.1%和8.1%。
从单月情况来看,2008年以来飞机起降架次一直保持较低的个位数增长,增速不到5%。旅客吞吐量增速逐月放缓,从2008年1月的15%降至4月的5%。航空业需求不振间接影响机场业,人民币升值更是雪上加霜:宏观经济的走弱和股市、楼市的负财富效应已经传导到航空业,商业活动开始降温。CPI高企给居民消费带来压力,首先体现在出行等非必要支出的减少。
8、航空工业的中国航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的AVIC1和AVIC2是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AVIC剥离出来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于1993年在原航空航天部公司化转制的基础上成立。当时,航空航天部分为两家公司:AVIC公司负责飞机开发,中国航天工业集团公司负责火箭/导弹开发。中航工业的企业主要研制战斗轰炸机和运输机。中航工业的企业主要研制攻击直升机和运输机。
我国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生产全系列航空军工产品的企业,具有自主研发能力,配套产品较为齐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支线飞机ARJ21已经进入组装阶段,并获得了70架的初始订单,西飞生产的支线飞机新舟60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程菲生产的枭龙已经出口巴基斯坦,歼10第三代战机性能超过美国第三代战机F-16B,给国际航空界带来了极大的震动。